在前不久宜川中学开展的“与城市同行”系列社会考察中,高二(6)班、高二(9)班全体学生在年级部主任何其美老师、班主任刘媛琪、张秀芹老师及学生发展部赵晓雯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崇明仙桥村的禾谐生态园区进行社会考察与课题研究,深入了解“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意义。
肥料零添加 共建生态农业模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对粮食的高品质。崇明仙桥村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以“0肥料”、“0激素”、“0抗生素”的高标准在实验中探索生态农业模式,创建了“稻虾鳖共生”的循环经营模式。在生态园沈经理的带领下,学子们来到在农田,正巧看到生态园的农民们正在泥塘中寻找冬眠的甲鱼,将它们从泥池中挖出后销售。高品质的甲鱼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很好解决了当地农民的收入问题。部分学生还采集了水样,深入研究当地水质对甲鱼品质的影响;部分学生则与当地农民深入交流,了解有关“三农”问题。在访谈中,学子们了解了生态园的运营模式、农民收入与福利状况,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问题。
鱼鳖林中走 打造宜居生活方式
行走在生态园中,沈经理向学子们介绍了他和全体生态园职工的目标是建立“水在林中流,鱼在水中游,人在林中走,鸟在林上飞”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一亩林中的四道沟渠用来养鱼,鱼的粪便可以作为树林的肥料。在鱼林共生的生态环境下,白鹭也会不引自来,为生态园增光添彩,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宜居的生态环境。这样的生态循环模式与生活方式引起了学子们深深地思考,“现在最重要的并不是开发,而是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而环保的生活方式理应是每个人的自觉追求。
守望大自然 保卫美丽地球家园
参观的最后,学子们来到生态园中的“田间讲堂”,现场聆听了一堂农业生态讲座。讲座中,学子们不仅对中国“三农”现状作了初步了解,更对人地关系、城乡发展、生态空间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了深入讨论。通过讨论,结合实地考察和采访,大家深刻感受到“守望自然”的含义。“人依傍自然而生,大地是孕育我们的母亲”、“不要想着征服自然,而是保护顺应它”…… 现场,受考察的启发和老师的点拨,不少学子围绕仙桥村的生态农业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如:“从生物学角度探究生态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帮助”、“稻虾鳖共生养殖模式对环境进化作用的研究”、“现代生态农业的特点及转型发展趋势”等。现场研究氛围浓郁,每位学子都积极参与其中,受益匪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本次“与城市同行”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子们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课题研究任务,更在于引导大家知晓城市追求,树立奉献之志,从而达到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