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临近,陪伴孩子应考的三个“走心”小妙招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2日
发布: 学校发展部 胡沛康
来源:上海学校心理
学期过半,学校在筹备“质量调研”,孩子在积极准备考试。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能做一些什么,帮助孩子进入到一个行动积极、心态从容的应考状态。而陪伴的有效不在于方法“高明”,而是来自于行动“走心”。以下三个小妙招,让陪伴“走心”。
1.言语安抚,回应情感需求
即使久经“考”验,孩子面对考试依然会有那些自然的紧张情绪,内心动荡不安:“都要考试了,我怎么还这个样子……”“我就是不自觉!”“都这样了,还能考得好吗?”殊不知有超过75%的学生会在考试之前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在重大考试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会经历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停滞不前的学习高原期;而几乎所有人都会在“中等焦虑水平下发挥出个人的最好成绩”……当我们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告知孩子,考前有焦虑、担心“你不是一个人”时,孩子会获得极大的安抚。成人世界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事实,是孩子生活经验之外的必备常识。
2.身体接触,满足安全需要
通过身体接触给予孩子情感支持的意思是,近期可以多抱抱自己的孩子。一些家长认为,都是大孩子了,还要抱啊?是的,人在情绪紧张的时候,皮肤的触碰能够带来最原始的安全感满足。所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抱抱孩子吧。如果异性的父母不合适,那么就换同性的父母。妈妈可以摸摸女儿的头发、搂搂她的肩膀、抚摸她的手背……而爸爸呢,同样也可以搂搂儿子的肩膀、抚抚儿子的后背。
一位已经读研究生的女孩回顾,高考前有一晚她莫名觉得压力特别大 ,就趴在桌子上低声啜泣。母亲平常话就不多,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就坐过来抚摸她的头发和后背。女孩转过身来,刚好就与妈妈目光相接。这位妈妈没有盘问原因,甚至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把孩子的手握在自己手掌中,轻轻呼唤孩子的小名。然后女孩哇的一声就大哭起来。女孩说,当妈妈的眼睛看着她、手中温度传递时,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安心。而一通恣意的哭泣过后,整个人就放松了下来。
3.行动指引,促成信心积累
临考前最后几天,不少孩子会觉得“努力也没什么用”——内心的沮丧无助,在外部行动上就表现为复习的懈怠。此时,家长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建议:不如,树立一些小目标?不管能不能好好学习一整天,先专心听完这节课再说;不管这些知识点能不能全部复习完,先理解这道题再说;不管能不能背完全部200个单词(组),先背掉这10个单词再说……这些具体的目标,因为小,所以容易达成;因为容易达成,会以最快的周期激活孩子的胜任感。
同时,家长也要在细心的观察中,肯定孩子的点滴努力:今天是自己起床,没有让父母叫,这就是时间意识增强了;昨天是一回家就摸手机,今天是一回家就做作业,这就是自觉性提高了;今天比昨天少玩半个小时手机,这就是自控力在发挥作用……
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也是心灵的历练。愿这样的“走心”时刻,增进亲子联结,续航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