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教学科研 正文
4-12-33-8 单元教学 落实核心素养(5)
   来源:宜川中学

《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单元活动课例                           

一、单元活动设计思想      

通过解读最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本单元集中体现的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中的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部分。在该模块的内容要求中,有两点是和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相关的要求。结合这部分的内容要求与教学基本要求给我们的教学提示,本单元活动设计可以考虑结合信息系统中个人信息泄露与数据安全隐患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真实感受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考虑当下社会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迫切强调,加上高中生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他人或者各种信息来源,应设计活动使学生主动贴近社会生活,关心社会实事,并从中吸取相关的经验或教训。

二、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活动主题

结合教学基本要求中的学习重点来分析教材,可以明确本单元重点内容是列举信息安全的内容和描述信息安全的常见保护措施。这其中信息安全的常见保护措施是重中之重。教材上关于常见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列举了三个方面:第一是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道德教育;第二是制定信息安全规划与制度,第三是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比如系统升级、数据备份等。其中第二点制定信息安全规划与制度,是从单位层面或者信息安全相关部门角度来说的。作为高中生,应把第一点和第三点作为重点来展开强化。

由于教材的编排和篇幅要求,教材上内容主要是通过文字描述,高度概括了这些信息安全的防范保护措施。这些具体是怎么总结出来的?是从经验或者教训当中来的。信息安全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可拓展的东西也非常多。结合课标中的教学建议和教学基本要求中的活动示例,通过案例分析,让教材上的内容生动起来,同学们从案例出发总结相关的防范措施。通过典型案例的分享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安全,总结防范措施,重点不在于理论阐述或知识解读,而是唤醒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判断力、表达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建立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那么,案例从哪里来呢?为使学生关心社会实事,加深印象,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课下单元活动,明确活动的主题、目标、学习内容、具体操作步骤等安排。根据学生意愿,自愿分组,小组规模:4~5人一组,设置组长,明确分工。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小组活动成果,包括汇报分享用的ppt文件、过程性资料文件等。

通过收集上来的小组活动成果,发现学生们比较集中在两个信息安全的威胁方面:病毒和个人信息泄露。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小组活动成果,以此开展具体的教学设计。

三、结合单元活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信息安全的作用和含义。

    2. 知道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

    3. 描述信息安全的常见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 课前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近年来信息安全的典型案例,并加以整理、分析,完成汇报成果ppt

   2. 课上通过典型案例的分享、交流与讨论,完成活动记录单,感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规范使用信息系统的良好习惯,树立“约束自我,防范他人”的信息安全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收集整理信息安全相关案例的小组活动,关注身边的信息安全。

   2. 通过小组之间的案例分享和讨论,认识到在使用信息处理工具(如计算机、智能手机)时应注意防范病毒入侵、信息泄露等问题,从而树立“保护信息安全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

    信息安全及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

树立保护信息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学情及教材教法分析

通过课前对学生所做的有关信息安全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多数学生对于家用电脑、网络、个人手机的使用都进行了复杂密码设置,有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但是对于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护信息及甄别信息、正确传播和使用信息等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及思考过,保护信息安全的责任意识还比较薄弱。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华师大版高中信息科技(第一册)(试用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信息社会责任”紧密切合,属于必修课程模块。教材内容主要是通过文字表达和描述,罗列了信息安全涉及的内容、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及专家解读的教学提示,可以结合信息系统中个人信息泄露与数据安全隐患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真实感受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学习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培养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安全,考虑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收集生活中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实际案例(计算机病毒入侵、数据安全隐患、个人信息泄露等),这些案例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分享与讨论,引导学生自我总结防范措施,重点不在于理论阐述或知识解读,而是唤醒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判断力、表达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建立保护信息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教学多媒体的选择

教学一体机;ppt教学课件;案例视频片段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情境问题引入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晚会(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通过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疯狂拨打营销电话的案例。

请同学带着问题认真观看:

1)这些电话信息是如何被收集的

2)在此过程中使用了哪些信息技术

3)针对此案例的情况,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应对

各小组观看案例,之后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引出今天学习内容的主题

2.

信息安全知识介绍

1.信息安全的作用和含义

保护信息的正常使用、存储和传输;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2. 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介绍

如何保护信息安全呢?防护措施往往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下面就从病毒攻击防范和个人信息保护两个方面请同学们分享小组活动的成果。

观看ppt演示,认真听讲

对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做概括介绍。

3.

案例分享与讨论

1、请各组同学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小组四的案例分享,并将回答记录在活动单上:

1)病毒的危害有哪些?

2)病毒的本质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防范病毒的措施?

 

 

 

2、请各组同学带着问题观看小组三(个人信息泄露)、小组九(网络诈骗)的分享,并将回答记录在活动单上:

1)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

2)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分享成果的小组派代表将小组课前收集整理的案例成果进行全班分享交流;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并进行思考

小组四:(病毒的攻击防范)

其他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相关问题。

小组三(个人信息泄露)、小组九(利用个人信息实施网络诈骗)

其他小组观看完以后就活动单上的问题进行讨论,派代表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案例分享的形式,使信息安全的学习内容变得鲜活生动,使学生感受到信息安全和自己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责任意识。

3. 小结

总结生活中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听讲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4. 单元长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亲朋好友展开小调查,搜集发生在身边的信息安全案例,总结防范措施并做一张信息安全宣传小报。

 

 

 

四、教学反思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四个核心要素组成: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中,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这一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目标。

以往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偏向于病毒知识以及查杀病毒的具体操作方面,重点在于知识和能力层面的目标。但是结合学科的核心素养考虑,笔者认为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更适合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德育目标。

在本节课设计之前,教师设计了一份针对信息安全的相关调查问卷,题目涵盖“信息安全案例关注”、“病毒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从调查结果上来看(参见下图),多数学生对于家用电脑、网络、个人手机的使用都进行了复杂密码设置,有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对于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保护个人信息等都没有特别的关注及思考过,保护信息安全的责任意识还比较薄弱。

         如何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认识到信息安全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提高个人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呢?如果直接将概括总结出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罗列出来的话,不能够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和心理认同感,应该是通过学生参与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保护措施不是来源于书本,而是来源于生活,因为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都是从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当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和经验。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明确分工,收集、整理生活中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实际案例(计算机病毒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在课堂上,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与讨论,引导学生自我总结防范措施,重点不在于理论阐述或知识解读,而是唤醒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判断力、表达力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建立保护信息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首先是情境问题引入,通过播放刚刚过去的2019·3·15晚会上曝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疯狂拨打营销电话的案例,引出不法高科技企业侵害个人隐私的信息安全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如果使用高科技的人没有道德底线,那么对人们的生活危害反而更大。

      接下来教师对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做简要介绍。然后是案例分享时间,通过三个小组就病毒攻击与防范、个人信息保护、预防网络诈骗三个方面的案例进行分享与交流,各组同学通过讨论,纷纷提出了能想到的相关保护措施。在此过程中认识到提高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通过案例的交流,认识到病毒攻击和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通过讨论和总结,交换了如何通过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使用恰当的技术手段来防范病毒攻击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建议和想法。

在本节课学习结束之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得知原来班级确实有同学有过因信息安全的意识薄弱而导致上当受骗的真实经历,不仅经济蒙受损失,而且精神上受到一定的打击,产生对家人的愧疚与自责,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因此信息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是青少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肩负起既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又要维护公共信息安全的信息社会责任,才能成长为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信息社会公民。

在单元活动方面,为使案例更加生动,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学生根据真实案例改变为小品形式或者戏剧形式,让同学们都参与其中,根据课时情况可以课上演出或者提前录制微视频等形式,使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富有趣味,可以加深学生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说到底,提高意识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