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发展规划 正文
4-11-30-1 2019年宜川中学工作要点
   来源:宜川中学

2019年宜川中学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上海市教委、普陀区教育局的总体部署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节奏,聚焦教育服务上海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深化办学理念,继续探索“宜教育”和“川方式”,推广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性督导评审成果,聚焦学生、教师、学校发展,打造品牌,努力创建品质卓越、文化高雅、特色鲜明的上海一流的现代化高中,为普陀百姓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一、加强整体规划,凸显办学特色

1.   继续打造学校品牌

(1)深化书院教育。依托“中华书院”项目,以传统文化铸造宜川学子底蕴,一是继续探索面向人人的《中华书院》通识课程和面向志趣学生的《中华书院》行走课程,聚焦古代书院为人为学之道,通过悟人格之明、思观点之辩、学修业之法,了解传道济世的学人风骨,学做学人;洞察明理的学者识见,学做学者;切问近思的学生笃行,学做学生。二是在深化书院之旅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上,探索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育人方式转型,探索配套课程定制。组织形态变革,依据分类发展理念,将传统书院模式、当代高校书院制的精髓应用到高中教育中,根据志趣,建立智创书院,崇文书院,商学院等,打通加三选科,拓展课、研究课、社会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进行一体化构建,个性化培育卓越人才。构建全员育人导师制,调动学科教师参与育人,成为学生生涯导师;促进教学方法转变,尝试将古代书院的讲会制度和辩论运用于教学;进行文化空间再造,合理运用宜川书院这一空间场域,走遍全国各大书院,进行研学考察;配套评价方式探索,设置个性化奖项,配合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改革。

2)做强国际商科教育。依托“国际商科”项目,以现代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在法语教学和精英商科升学的基础上,一是研究商科学生素养建构,搞清商科教育的核心素养,以素养建构融合诸育,如诚信社会情绪学习,人际沟通,消费心理研究,营销能力等从术至道的全面培养;二是对接顶级商科文化理念,结合宜川办学理念,借力进行学生培养;三是进行领域再拓展,在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国家领域、大学领域、社会实践领域、语言领域的再拓展;文化活动领域的再打造,如法国文化周,商科先修体验,商科论坛,宜川学生挑战营,模拟商业计划等,激活商科教育;四是语言教育新探索,开始法语高考的探索。

3)拓展科创教育。围绕STEMS的培养和宜川学子的发展特征,在原有科创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明日科技之星”“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推动科创课程建设;与此同时,结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科研中心毗邻宜川中学的便利,一是进行拓展课程的再开发,着重对医药类的拓展课程进行多维开发;二是进行学生出口的再研究,加强学生生物医药类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接重点医学类本科院校。

4)创新戏剧教育。创新《戏剧人生》项目,以戏剧教育为龙头,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一是尝试科艺融合的创新实践研究;二是进跨领域内容载体的再融通,将书院教育,商科教育和戏剧教育融为一体,以戏剧的形式助推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商科素养的培育。

5)着力加强学校特色宣传。一是提高教育品牌建设意识,2018年,我校通过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性督导评审,借助契机,我校形成了“书院教育”、“商科教育”、“科创教育”、“戏剧教育”四大特色实验项目,这四大项目按非学科逻辑的开发思路,通过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两种方式,形成了一系列校本特色课程,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赞许,这些有助于重点高中特色办学的经验,不但需要总结,更需要推广,从而提升我校办学品质,体现示范性高中应有之义。二是及时宣传宜川教育特色,需要借助各种宣传平台,打通主流报刊、杂志、网站等宣传渠道,着力品牌特色的推广。

2.启动教育集团建设

1)启动初高中协同育人工程。启动教育集团建设,探索区域紧密型学区集团化办学机制,以项目合作的方式,联合宜川街道周边的中远实验,新黄埔学校,华外实验,培佳学校,风华初级中学,杨波中学等初中,探索人才培养集群机制。以宜川商科教育和科创教育为切入点,做好语言课程、文化节活动、游学考察、国际商科节等项目辐射及飞行创想系列科创课程共享。

2)推动公办初中强校建设。为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的承办校,依据《普陀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初中建设的实施方案》,一是点面结合,研制“强校工程”实施方案,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在针对性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校明确发展目标、任务、项目,聚集问题、形成制度、建立机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升,推动长效发展;二是实现优势辐射,统筹教育教学、后勤资源,共享师资,共享课程、共享硬件,坚持外部支持与激发学校自主办学活力相结合,集中优势资源全方位推进“强校工程”建设,从而激发对口学校的内生动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3)启动生源分类发展研究。面对学生水平高低不一、结构更为多元化、学校教育进一步走向“分类发展”,为尽快适应即将到来的中高考改革。一是搭建平台,如校园开放日、法国文化周、区域共享课等,影响周围的学生,进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吸引稳定优质生源;二是继续探索实行分层教学,对教学内容与难度进行调整,促进不同类型学生有效发展和持续进步;三是加强研究并对比学生入口和出口的成绩,不再单纯以学生出口的成绩来评价录取的生源质量,从而发现学校教育教学有可为的加工方向所在。

3.研究招生考试改革

1)研究命题。一是研究命题导向,着力研究英语两考,把握两考的区别与节奏;通过对学业水平合格考和学业水平等级考的试题研究,进一步梳理命题与学科核心素养、实践应用能力和传统文化考察的关系,并利用每年学校的高三工作会议和定期的教研组长会议发布研究进展情况;二是是着手开展命题评估,进一步优化考试质量评估管理制度,以新课标对学科学业质量的要求为依据,从双向细目表出发,着手对语数英期中、期末考试进行评估,切实发挥考试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作用。

2)推进生涯指导。一是研究高校,在出口研究中对各高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类梳理;二是研究专业,充分根据学生的志趣,开展选科动员与针对性指导;三是研究综评,细化对自我介绍、陈述和研究性学习报告撰写的指导,形成相应的模板;加强对面试环节的指导,拟根据高校的专业分类形成学校的定制课程,尤其加强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四是研究志愿填报,以课程教学部与高三年级部为合力,为学生提供报考大学、专业选择、志愿填报指导等建议,并通过提供相关的测评工具和模拟志愿填报进行预演和打磨,五是研究实验班建设,围绕学校重点打造的国际商科教育和科创教育定向培养,国际商科教育出口做好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录取衔接;科创教育力争在各类科创赛事中出成果。

 

二、坚持立德树人,提升综合素养

1、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一是围绕“三进”,制定工作规划,切实做好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制定课程计划,使之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二是在相关学科先行推出示范课和示范课例,拟在教工大会上以论坛的形式进行交流与案例分享。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1)开展“与祖国同梦”、“与城市同行”系列活动

“与祖国同梦”系列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为重点,以主题校、班会课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并以问题驱动的德育作业单形式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与要求。

“与城市同行”系列活动,通过行走实践加快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的城市,知晓行业发展最新状况,初步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

2)建设与完善文化寻根系列课程

一是完善书院课程,以“人格之明”、“观点之辩”、“修业之法”等不同主题,修改完善书院课程讲义,组织学生完成主题学习,编撰宜川中学学生中华书院考察成果集。二是探索其他文化寻根系列课程,重点研讨“诗词之路”和“史学之典”课程的实施方案;三是探索在在体育课程和艺术课程中融入其他诸育,开展融合教育探索。

2、聚焦责任担当的社会实践

学校目前形成八大社会实践系列:即志愿服务、学工学农学军、生活寻味、艺术寻美、文化寻根、科技探秘、城市触沿(与城市同行)、海外研学。目标指向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形式上注重体验、知行合一;确立了课程化建设的实施原则,尝试与研究性学习、生涯指导相结合的形式。重点打造:

重点完善“服务+”社会志愿服务。一是实现校园网志愿服务地图的功能性,尝试在校园网上实现“一图一库一平台”的指导性、生成性和互动性,学生可以在志愿服务中可以及时上传个人感悟和心得,记录服务心得并在志愿服务后完成自评与他评;二是拓展志愿服务基地。利用家长资源和校友资源,根据已经梳理的岗位需求,拓展更多的志愿服务基地;三是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同时对社会问题的进行调查和梳理。重新梳理并拓展志愿服务课题库,引导学生就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治安维护、社区绿化建设、社区弱势人群等方面完成课题报告或者进行调查报告。四是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社区居委,试点部分学生干部担任居委挂职锻炼小干部,了解社区这个小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做广“三农”主题实践。一是重点探索崇明学农实践课程化,二是将法国游学项目与学农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组建跨学科项目组,充分进行学科融合,形成实践方案。

3、聚焦健康成长的生涯教育

一是聚焦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建设与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指标为标准,修订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其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多维度丰富心育活动。另外,通过加强心理社团建设,编辑心理海报——《心海扬帆》,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主题宣传活动。

二是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与服务系统的建设。首先规范开放心理功能室,开展三级培训提升师资能力。其次,完善个案辅导工作,根据学生、家长需求,做好学生个别辅导工作,按时做好校内心理问题学生的报备工作。

三是重点推进生涯教育。首先,构建三年统整的生涯活动序列,通过三年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充分认识自我,结合个人发展现状初步规划生涯,将选科建议与志愿填报嵌入在生涯教育中。其次,重点打造走进大学系列让宜川学子走进大学、感受大学、了解大学,在面对生涯规划和升学选择时更加从容,明确自己的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励志奋斗。

4、聚焦协同育人的家庭教育

主要围绕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微课程建设,

开展家访、谈话、家长会、发微信等工作的经验交流,以及争创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四项重点项目开展工作。

5、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

重在探索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常规管理。在学校常规管理和活动为载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终端将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开展线上自学和自我检测。

尤其针对当前涉黑涉恶问题新动向,切实把涉黑涉恶专项斗争同校园欺凌、校园贷暨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通过涉黑涉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学校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三、深化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创新育人方式

1.推进课程建设,彰显办学特色

1)优化学校课程方案。

基于学生志趣和学校办学追求,研究定制课程;

(2)继续开发校本课程。

首先重点开发人文领域、国际商科和生物医药领域课程。其中,人文领域中政治、外语教研组继续开发校本课程;国际商科领域要建立在基于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更多校本课程系列;生物医药领域则要抓住十院科研实训中心落户洛川路的地理优势共同研发课程。其次推进慕课建设。在现有飞行·创想、魅力法兰西和书院教育三门已开发的慕课基础上朝重点领域突破;再次,总结提炼校本课程建设经验,论坛展示和论文发表双管齐下;最后,走现有校本课程“走进”系列的基础上,编撰研究性学习指导案例集《走进研究性学习》。

3)基于标准校本实施基础课程。首先,加强学习交流,在组织论坛的基础上,形成论文的意识,联积极联络核心期刊,争取形成“宜川专版”。其次,聚焦学科育人,并进行学科德育精品课展示,总结梳理学科德育的实施途径、模式、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和结集,提升教师整体育德意识与能力。再次,优化三年统整与导学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内化迁移知识、主动建构知识;注重导学功能、分层训练;注重思维导图,以及基础过关、滚动综合进学案。第四,继续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遵循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课时计划的单元设计逻辑,将单元设计作为撬动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形成如下共识:单元目标的制定:聚焦学科素养,细化目标属性;单元内容的整合:指向知识能力,体现综合运用;单元实施的再构:遵循认识规律,发展应用能力;单元活动的开发:紧扣生活情境,凸现真实体验。第五,深化实验班探索。形成语数英每天一小时的课程方案与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完成两年统整;形成实验班个性化的评估体系,采取独立考试的形式。第六,开展长短课时教学探索。讲评结合、学生自学、教师答疑,寻找最优课时组合方式,提高学习效益。

4)优化课程管理,完善课程管理平台。

首先,对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从学科组、教师、学生三个维度,修订、细化三类课程原有的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课程管理制度体系——课程建设上着重“三年统整与模块化建构”,课程实施上着重“单元教学与核心素养落实”,课程评价上着重“过程评价与学分制管理”等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校本特色;其次,进一步修订与完善课程结构、课时计划,从课程的完整性、丰富性和选择性出发,以是否满足学生必备品格、基本素养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目标,着手完善三类课程的评价标准,逐步形成促进课程不断发展和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评价体系,进而完善与优化课程管理平台。

5)申报第三轮市课程领导力项目。在总结、提炼第二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重点和亟待攻坚的项目,积极申报第三轮市课程领导力项目。

2、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质量

(1)打造灵动课堂

聚焦“3动”,凸显学生主体;聚焦“3化”,关注学生个性。通过“讲授+对话”,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重在对知识本质内涵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微视频导学”,重在明晰问题解决流程与规范;通过“问题解决”,重在领悟学科思想与学科思维;最后以月为单位布置长作业,开展基于学科拓展的课题研究。

实施载体方面,学校将加强巡课,信息化及时反馈;开发课堂评价app,随堂评价;同时,以教研组认领的方式,深入研究“三化”,搭建展示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案例征集、经验总结和校级课题申报的契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探索有效作业

一是开展作业设计培训与展示。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实践,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上海市教委印发的《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提高教师育德能力以及本体性知识、作业命题、实验、信息技术、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专项)能力,切实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导向,聘请语、英和数、理等学科市、区专家来校,开展优秀作业案例分析,深入对有效作业的认识,注重作业的导学、迁移、诊断、纠偏、建构、探究等作用,注重系统性、结构性设计,不断总结提炼“错题回炉与变式训练”、“专题突破”、“分层训练”等有效的做法,形成可分享的经验。

二是进行“作业评价指导个别化”展示。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发教学与作业辅导微视频培训;借助“智学网”,继续开展基于平板的移动终端学习工作,总结假期作业中,各学科个性化指导的有效做法与经验,向日常作业和个别指导中辐射与推广,助力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3)  探索有效评价

一是总结深化基础过关。深入研究语数英学科基础过关测试,总结得失、继续推进。每学期组织进行不少于两次基础过关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段段清;进一步优化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发挥质量分析服务于教与学的功能。二是优化平时成绩管理。进一步优化各学科平时成绩的指标体系,强化平时成绩的管理,发挥平时成绩的管理、激励功能。三是着手开展命题评估。进一步优化考试质量评估管理制度,以新课标对学科学业质量的要求为依据,从双向细目表出发,着手对语数英期中、期末考试进行评估,切实发挥考试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作用。四是探索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以校园网升级改造为契机,基于学生日常学习数据的积累,探索对学生的学科发展指数、学科间均衡指数以及学科兴趣指数的诊断和分析。积极探索教育质量综合分析体系,开展从学业质量评价向教育质量评价转变的综合改革。五是积极探索学分制管理。在学校拓展、研究课学分制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新课程方案对各学科学分的规定,探索基础型课程学分制校本化管理,开展学分管理与表现性评价试点研究,明晰表现性评价指标,系统架构基础学分与奖励学分,制定学分管理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完善,参与市相关案例征集活动。

(4)  探索有效教学

探索提供前瞻性和充满活力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深化研究对“合作学习”与“探究共同体”的培育。确立“合作学习”与“探究共同体”的主体,把握合作学习和探究共同体的实施策略,以及其实践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服务于更好地进行教学组织。

四、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践行十项准则。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教师标准及中学教师行为十项准则,鼓励教师在努力成为优秀学科教师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涯”指导,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二是深化校内导师项目。进一步以“校内导师”项目为抓手,用爱心、细心、耐心关爱学生,践行教师教书育人的师德准则。三是强化师德建设。丰富“3近”课程,纳入校本研修学分体系,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逐步构建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潜心教书育人,成为一个“爱国敬业、品行高雅”的宜道之师。

  (2)加强队伍梯队建设

一是“育苗”工程。面向1-5 年新入职教师,解决应知应会问题,引领青年教师。配合青年教师沙龙活动,使青年教师培育实现内容主题化、序列化,包括文化认同、师德修养、理论素养、教学素养、教学规范、课堂教学、育德能力、学科视野等模块;培育流程规范化,包括培养的管理流程、管理条例、培训手册、带教条例、带教反馈等环节予以落实。二是“强干”工程。面对教龄5年以上,35岁以下年成熟期教师,解决能力提升问题,打造骨干教师。支持自我培训,如学历提升、培训进修、影子教师等;支持工作室学习,市名师、班主任工作室,市德育实训基地;提供宣传展示平台,通过广场大屏、微信公众号、公开教学展示、讲座论坛等,促进骨干教师树立专业自信,实现专业成长。三是“丰华”工程。面向35岁以上成熟骨干教师,解决特色打造的问题,锤炼特长教师。建立特长发展机制、绩效奖励机制和联合研修机制,通过“全员展示、团队评价”等举措,着力激发中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提升其在区域的专业影响力。四是“琢实”工程。面向名师培养对象,年龄不限,解决风格凝炼的问题,助推高端教师。以课题研究促成长,紧扣教学实践,主持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著书立说等,形成教学特色。整合资源,借力市、区“名师工作坊”等平台,推动优秀教师的卓越发展。以此建构有层次、有特色、有辐射的优秀教师队伍,理顺教师发展进阶,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3)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一是开设班主任论坛。将围绕“家校共育”主题,进行案例成果展示,并开展班主任经验分享会。二是建立并推进班主任“卓越工程”培训项目。加强全体班主任团体辅导,通过邀请专家开展定期的专题讲座、团体活动的方式,利用周一班主任培训时间,开展心理、生涯方面的主题讲座和体验活动。建立生涯工作坊,以学校德尚课题为引领,通过研讨课、课题研究等形式,推进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高班主任生涯指导的能力。三是组织外出交流学习活动。组织班主任老师赴优秀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进行考察学习,学习生涯教育指导、班级常规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等方面的经验。

五、推进常规工作规范运行,提升服务保障能级

1)规范行政办公,促进学校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完善文秘工作。OA的及时传递和有效追踪,规范市、区文件的查阅、接收、发放及归档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尤其对通过区OA平台下发的文件做好每日的核准和跟踪,并结合学校工作对相关的政策、文件及时做好校本化编辑,形成学校的制度与办法,;此外,按校领导要求做好文件起草及总结、汇报和计划等撰写工作;二是健全沟通和管理机制。切实协调各部门,督办好学校的开学、学期结束工作的校历,保障学校常规工作正常运行;做好各类会议的会前资料准备和会议纪要,包括“三重一大”事项的整理,规范归档;三是切实做好学校2019年大事记的整理工作。对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做好摘要记录、照片收录和过程性资料归档,形成每月文件夹,形成一年大事记时间轴。

2)拓展渠道,加强对学校的宣传工作

一积极做好对外联络工作。内引外联。对内,积极通过本区各类渠道上报学校动态;对外,在校长的领导下,与《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教育》、《上海课程教学研究》、“上海教研”等新闻媒体、期刊、微信公众号主动沟通联系,扩大学校在社会舆论中的影响力。二是做好国内外和市内兄弟学校的来访接待。规范接待流程,宣扬我校办学理念和最新办学成果,扩大影响。

3)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服务学校网络化管理。夯实基础网络环境,建立无缝互通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学校网络化管理与教学做好网络保障;更新建立互动感知的校园高清数字化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实现对公共场所的教学监控、考试监控和安保监控功能;对接学校各部门需求,挖掘校园办公平台的管理功能,提升各部门的网络化办公水平;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二是服务教学实证性改进。重点推进日常教育教学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为学校教育决策、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教师教学改进提供更有效地支持;有效推进区域教育云平台在学校管理中的常态应用,促进区校两级数据联动。此外,在各学科双向细目表的基础上,增加学科模块提标,基于网络阅卷,开展学业数据跟踪分析,服务于教师更好地教。最后,构建校本化的特色课程评价体系,促进特色课程的不断完善,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

三是推动技术常态化应用。对接区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估体系,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自评;对接市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创建要求,完善学校信息化工作方案。此外建立学校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团队,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确立各学科信息技术应用实践项目,以项目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4)服务创新、提升内涵,继续扎实推进总务后勤工作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经费预算执行率。根据2019年教育经费拨款预算表,每季度按部门分别制定经费使用预算表,并对经费使用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控制,有效提高预算执行率。

二是加强公务卡管理,降低现金率。继续完善公务卡管理制度,对学校日常的公务支出进行全程控制和监督,使公务卡结算成为常态。

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坚持“专款专用”原则。专款项目责任到人,在资金入账时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时填报资金使用说明表,并制定资金使用预算表,控制经费使用进度。同时督促项目负责人清理两年以上长期挂账的专项资金。

四是重新梳理、修订和完善采购制度等操作性程序文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避免任何违规操作。规范物品采购的流程,各处室因工作需要的物品,先向分管领导申请,交后勤保障部汇总,然后由校长审核,再由后勤保障部具体购置,并做好入账记录。采购物品,无论是网上政府采购,还是零星采购,都要严格执行文件要求并签订好相应购物合同,维护好学校的合法权益。

五是资产盘点和清查管理。定期成立资产清查小组,对学校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有效提高资产使用率。财产管理员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形成年度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并将资产盘点中存在的问题报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是加强食堂规范管理,确保师生用餐满意。坚持师生至上的服务理念,继续完善“放心学校食堂”规范化建设和创建工作,严格遵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强食品加工过程、成本核算、安全供应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

七是加强后勤社会化项目管理工作。做好已经实行社会化的保安、保洁、绿化养护、消防安全维护、电梯维护、体育器材维护、太阳能热水器维护、空调维护及零星维修等社会化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加大管理力度,安排项目负责人,实施过程监管,并建立例会、定期评价及奖惩等制度,对执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一步优化,继续发挥社会化的优势和特点。

八是加强过程管理,踏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以创建新一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安全工作做到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细致做好校舍安全,防火、防盗以及饮食安全的管理和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